各行业资料包
开店资料持续分享

从 0 到 1 开律师事务所通用流程指南

从 0 到 1 开律师事务所通用流程指南

刚办完律所手续那会儿,好多同行来问流程,想起自己当初 “盲人摸象” 的样子,确实该好好捋捋这事儿。不管是开总所还是分所,核心逻辑都绕不开资质、材料和审批,但细节里全是容易栽跟头的地方,今天就把实战经验掰碎了说。

新手想要开一家律师事务所,如果没有经验,一定要提前去青创社资源站、行业交流论坛、经营资料文库,去收集整理好这些资料,包含开办筹备资料、管理制度、岗位职责、辩护文书、合同协议、工作计划、短视频口播文案等资料,这些资料能都是开办律所必备的资料,能节省你大量的时间。

一、前期筹备:先把 “门槛条件” 摸清楚

开律所不是拿了执业证就能办,得先对照条件自查,免得忙活半天不符合要求。这一步最关键的是区分 “总所” 和 “分所”,要求差得不少。

(一)总所设立核心条件

  1. 人员资质:这是硬杠杠。普通合伙所需要 3 名以上专职律师当发起人,每人得有 3 年以上执业经历,近 3 年没受过停止执业的处罚;要是开个人所,发起人得有 5 年以上执业经历,同样得是专职律师,且无不良执业记录。特殊普通合伙所要求更高,得 20 名以上合伙人,资产也多,新手一般先不考虑这个。
  2. 资金要求:普通合伙所至少 30 万资产,个人所 10 万起步,但不少地方会根据当地情况调整,比如有的城市要求实缴,还得提供验资报告。这笔钱别随便动,后续可能要核查。
  3. 场地与制度:得有固定办公场所,产权证明或租赁协议得齐全,有些地方对场地性质有要求,不能是住宅。内部制度也得提前搭好,业务管理、财务制度、人员考核这些章程里必须写清楚。

(二)分所设立额外要求

分所是在总所基础上办的,条件更具体:

  • 总所得成立 3 年以上,还得有 20 名以上执业律师,这是硬性门槛;
  • 分所至少要 3 名总所派驻的专职律师,负责人得有 3 年以上执业经历,且没受过停止执业处罚;
  • 资产一般要 30 万以上,要是去经济欠发达的市县,可能降到 10 万,派驻律师也能减到 1-2 名。

提醒一句:不管总所还是分所,最好先给属地司法局打个电话,问清楚当地的特殊规定 —— 比如有些地方要求办公场所面积,或者注册资金是实缴还是认缴,提前沟通能少走很多弯路。

二、核心流程:分步骤走,每步都有坑要避

(一)第一步:核名 —— 名字不是想叫就叫

这步看着简单,我当时却栽了大跟头。不管总所还是分所,名字都得先过司法行政部门的审核,不能重名,也不能违规。

  1. 总所核名:字号 +“律师事务所”,不能加 “中国”“国际” 这些词,也不能叫 “中心”。建议先在 “全国律师执业诚信信息公示平台” 搜搜有没有重名的,再提交申请。
  2. 分所核名:更没发挥空间,必须是 “总所名字 +(地区)”,但地区不能乱加。我们之前总所在县上,分所想叫 “XX 律师事务所(某市)”,结果司法部驳回了,只能改成 “XX 律师事务所(某区)”,后来好多同行都问这区是哪个市的,别提多尴尬了。
  3. 操作技巧:现在基本能网申,登录当地政务服务网(比如四川政务服务网、北京政务服务网),找司法厅入口提交核名申请,通常当天或隔天就能过。核名通知书一定要线下领原件,银行开验资账户要用,而且后续提交材料时会回收,千万别弄丢或被银行收走。

(二)第二步:材料准备 —— 模板能省大事,盖章别嫌麻烦

材料是最磨人的环节,动辄十几类,但千万别自己瞎写,官方都有模板。

  1. 通用核心材料清单(总所 + 分所):
  • 设立申请书(官网有模板,按要求填基本信息);
  • 章程或合伙协议(合伙所必须有合伙协议,要写清楚出资、分红、退伙这些关键条款,直接改模板就行);
  • 人员材料:发起人 / 派驻律师的执业证、身份证、简历,负责人的资质证明;
  • 场地证明:租赁合同、房产证复印件,有的地方要产权人身份证复印件;
  • 资金证明:验资报告或资金承诺书,分所得用总所名义开验资账户;
  • 核名通知书原件。
  1. 分所额外材料:总所的执业许可证复印件、总所出具的授权委托书、派驻律师名单,这些都得盖总所鲜章。虽然要求复印件盖鲜章,但建议所有材料都盖,省得缺了再补。
  2. 避坑要点:部分地区要求区县司法局先在材料上盖章,一定要提前问清楚,不然材料递到市局又被打回来,来回折腾耽误时间。

(三)第三步:提交审核 —— 先初审再终审,配合核查别拖沓

审批是分级的,区县司法局初审,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司法厅终审,流程很规范,但要主动配合。

  1. 初审:把材料交到区县司法局,他们会在 20 日内审核材料,还可能去现场核查办公场所、人员配备情况。核查时不用紧张,只要场地真实、人员到位,基本都能过。
  2. 终审:初审过了,材料会报给省司法厅,通常 10 日内完成审核,符合条件的会公示。分所审核可能还要市局中间转一道,省厅可能会提额外要求,跟着补材料就行。
  3. 查询进度:公示结束后,在 “全国律师执业诚信信息公示平台” 能查到律所信息,这时候就可以去领《律师事务所执业许可证》了,一般一周左右就能查到。

(四)第四步:领证后续 —— 执照到手不代表结束

拿到执业许可证只是第一步,后续手续得及时办,不然影响开业。

  1. 法定手续:30 日内去税务局办税务登记,去银行开基本账户,把验资账户的钱转过来;
  2. 行业要求:加入当地律师协会,给律师办执业证注册;
  3. 长期合规:每年要接受司法行政部门的执业考核,财务、业务档案都得留好,别出问题。

三、避坑指南:这些教训花钱买不来

  1. 别忽视地方政策:比如有的城市要求注册资金实缴,有的允许认缴;有的对办公场所面积有要求(比如至少 50 平米),这些司法局电话里都能问清楚,比自己瞎猜强。
  2. 材料细节别偷懒:合伙协议里的债务承担、收益分配条款要写细,不然以后合伙人容易闹矛盾;所有复印件都要盖鲜章,哪怕没明确要求,省得审核时卡壳。
  3. 和部门沟通别怯场:不管是区县司法局还是省厅,工作人员都挺耐心的,不确定的就问,比如 “这个材料要不要法人签字”“场地证明还差什么”,提前问清楚比返工强。
  4. 分所别踩名字坑:记住 “分所地区只能到区 / 县”,哪怕总所在本市,也不能直接用市名当后缀,不然会被驳回。

其实开律所没想象中难,就是细节多,跟着流程走,多问多核对,基本都能顺利用证。要是实在觉得麻烦,也可以找熟流程的行政人员帮忙统筹材料,但核心的资质和条款还是得自己把关,毕竟这是以后执业的根基。

文章名称:《从 0 到 1 开律师事务所通用流程指南》
文章链接:http://www.linkdiss.com/?p=7818
版权声明:以上展示的项目信息、文章内容转载自网络,均由全网公开数据收集,内容仅供参考,版权归原创者所有。如您发现页面有任何违法或侵权信息,请在意见反馈中提供相关材料,我们会及时核查处理并回复。